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汉字简化方案》是一九五六年一月由国务院公布的。...方案公布后,两年来,简字已经在报纸、刊物、课本和一般书籍上普遍采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家称便,特别是对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的确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

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字,说“豐收”的“豐”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字,孩子们高兴得鼓掌欢呼。
天津一个工人说,“盡、邊、辦”这三字学了半年了,总记不住,这回简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记住了。
李凤莲同志有个弟弟,在家乡种地,写信给李凤莲同志诉苦,说农民普遍感到汉字难学。农民常用的一些字,象“農民”的“農”,“穀子”的“穀”,“麵粉”的“麵”,“麥子”的“麥”,还有“雜糧”这两个字,这一类字都不好写。李凤莲同志给他弟弟寄了一本简化汉字的书去,他弟弟高兴极了,回信说“这些新字好学得多”,还埋怨他姐姐为什么不早些给他寄去。简体字是要比繁体字好学好写,因此包括工人、农民、小学生和教师在内的广大群众热烈欢迎简字,这是很自然的事。
  
至于象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跟汉字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当初写了别字给老师责备甚至打手心的事在记忆中已经渐渐淡薄,因此觉得繁体简体都无所谓,对于简字不热心,甚至还觉得不顺眼,思想上有抵触。
在这一点上,我很赞成李烛尘先生的看法。李先生给《文字改革》月刊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一提到汉字改革,总有些人提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同意甚至坚决反对。如有人说,'汉字并不难'。我看这样的人和'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人一样,忘记了当年初学《三字经》、《千字文》时的痛苦了。我想这些人如果能回想一下当年自己学习汉字的痛苦,再设身处地为儿童和文盲的利益着想,也许不至于不同意或者坚决反对。”
李烛老又在他的文章中批评了那些反对汉字简化的人。他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后,有人说什么“快变成文盲了”。他认为这种感叹和顾虑是多余的。简字中有很多字是人们早就熟悉的。这怎么会“变成文盲”?当然,有些字比较生疏,但是只要稍微动动脑筋,问题也就解决了,决不至于“变成文盲”。为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和千千万万的儿童,知识分子应该动动脑筋。
因此,李烛老不仅赞成把“燭”字简化成“烛”,而且赞成把“塵”字简化为“尘”。

我看问题确实是这样。汉字简化既然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知识分子就应该积极支持这个工作,而不是消极对待。我们应该从六亿人口出发来考虑文字改革的问题,而不是从个人的习惯和一时的方便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首先应该把汉字简化这项工作肯定下来。汉字简化是符合群众利益并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好事,两年来的试用也证明是有成效的,应该给以坚决支持。

——周恩来,1958年1月10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