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手下的4支纵队实力较强,被称为华野“四大天王”


图片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225期。1984年2月,原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出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开国大将粟裕因病去世,享年77岁。在粟裕大将的追悼会上,一位曾经和他关系一般的旧日下属前来吊唁,并且心情沉重地讲了一句话: 粟司令在我处境困难时,三次力保我!我是非常感激的。 将军能说出这样的话,令在场之人感到有点吃惊,此人就是开国上将宋时轮。

图片

解放战争期间,宋时轮出任过华野主力第十纵队司令员,战争后期更是升任第9兵团司令员,是粟司令计划中的攻台军第一梯队核心。而陈老总曾经戏称宋时轮为“台湾警备司令”,可见三野首长们对他寄予厚望。 按说以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宋时轮应当算是粟裕的爱将,两个人的关系怎么会不好呢?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他们曾有过一些误解和矛盾,都与具体作战部署有关。

图片

1946年华东野战军还没有成立,陈老总指挥山东野战军,粟司令则是华中野战军的负责人。宋时轮此时和粟裕没有交集,他是陈毅的参谋长,在山野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两大野战军在1947年合并后,新成立的华东野战军,军事主导权在粟裕副司令手里,这也是毛主席的特别安排。 无论陈老总还是宋时轮,在军事部署方面的权力有一定的削弱,宋时轮被安排下了一线部队,成为华野第十纵队司令。

图片

由于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手下的4支纵队实力较强,被称为华野“四大天王”,粟裕用起来会优先考虑,攻坚作战的主力往往由1、4、6、9纵承担。 宋时轮纵队阻击战打得比较多,伤亡大但战果却相对小一些,部队损失难以得到快速补充。 对于这一状况他颇有微词,所以在几次战役部署上和粟裕产生过争执,甚至有拍桌子不欢而散的情形。

图片

宋时轮的革命资历很老,但在我军当中,以下犯上是大忌。毛主席对于宋时轮的作风有所耳闻,认为他不尊重上级首长,一度下命令要将他撤职以儆效尤。 宋时轮在1984年粟裕追悼会上说“粟司令三次力保他”,其中有两次都是在解放战争期间。

图片

第一次,是华野十纵私渡黄河事件。宋时轮有抗命调动部队的嫌疑。中央对宋时轮的私自行动非常不满,但粟裕了解情况后,认为跟参谋长陈士榘命令传达不清有关,便没有深入追究宋时轮的责任,还让他继续带兵;第二次则是在济南战役准备会上,宋时轮质疑野司的作战部署,不想承担相关任务,但被粟裕明确拒绝。宋时轮很生气,在会上当即提出要到东北养病,离开前线指挥岗位。 抗命不遵没有理由可讲,毛主席直接下令要将宋时轮撤职。

图片

粟裕深思熟虑后,又向中央多次发报,指出“宋时轮已经认识到错误,建议保留职务让其戴罪立功”。后来宋时轮仗打得好,济南城顺利解放,淮海战役中他还打出了关键性的“徐东阻击战”。之前抗命和顶撞领导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毛主席决定的事情,很少有能改变的余地,没有粟裕的极力争取,宋时轮势必职务不保,历史地位也会大受影响。 粟裕不是没有脾气,但个性善良且大局观强,从来不爱整人批人,尤其是对有才能的下属更是如此。

图片

这两次经历,已经令宋时轮感慨不已。粟裕手握重权,完全可以杀伐决断,但是却对自己手下留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宋时轮将军也知道粟裕是在包容和保护自己。而在建国后,粟裕又第三次力保宋时轮。上世纪60年代,军事科学院的一些干部受到严重的冲击和迫害,宋时轮、钟期光都在其中,他们都是粟裕的老部下,粟裕为他们的情况感到着急。 虽然粟裕此时已经不在军队中枢领导岗位上,但他专门打电话请示了周总理,希望给予宋时轮等人必要的帮助,解决困难处境。 在粟裕的反复斡旋之下,宋时轮等人最终转危为安。

图片

虽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这对将帅有过几次摩擦,但粟司令展现出的容人之量和厚重品德,无疑令宋时轮大为感动,两人在晚年的关系大大改善。所以有了开篇时的一幕,宋时轮在粟裕大将的追悼会上极为难过,高度褒扬自己的老上司。在粟裕去世三年后,也就是1987年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 宋时轮公开提出:“希望解决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对粟裕大将的错误结论,恢复他应有的名誉。” 不久后,宋时轮在他亲自负责编纂的《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毫不讳言地指出“粟裕将军曾受到长期不公正对待”。

图片

根据史料记载,第一个在公开场合为粟裕提出平反诉求的高级将领,就是宋时轮。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彭老总、聂帅等人都是力主批判粟裕的主要首长,因此这件事在军界讳莫如深,粟裕的平反工作非常困难,直到1984年去世时也没有解决。但在宋时轮的倡议下、也是客观形势进一步好转的情况之下,最终粟裕在1994年获得了完全平反。 宋时轮年轻时个性强硬倔强,但内心却是柔软的,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