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JC首页
Word错别字检测
注册
登录
典型客户:
TTS - JCJC文本转语音,把文字转换成音频文件
完整版[视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耕耘天地间 筑牢大国粮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粮稳天下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院士一辈子扎根麦田,不仅培育出抗病、耐盐的高产优质小麦,还组织开展了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珍藏在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里的小麦种子样品,就是为我国小麦种植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耐盐、抗旱、高产品种——“小偃”系列,它们凝聚了李振声一生的心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年产量2000多亿斤,受北方冬小麦产区条锈病肆虐影响,一年就损失100多亿斤,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1956年,25岁的李振声瞄准这一世界性难题,他响应中央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前往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在陕西,李振声看到冬小麦很容易被感染条锈病减产,而野生牧草却生命力旺盛,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牧草与小麦杂交,培育出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科学上,让牧草与小麦进行远缘杂交困难重重,李振声和团队迎难而上。年复一年,在成千上万次的培育后,李振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李振声在科研上不懈努力,终于育成“小偃”系列优质新品种,其中,“小偃6号”能同时抵抗8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侵染,还具有高产的特性,衍生品种达80多个。截至2003年,“小偃”系列在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50亿斤。2007年,因在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工程研究中的重大建树,李振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5岁的李振声再次出发,这次的任务是向盐碱地“要粮”,他带队培育出的耐盐碱小麦品种,5年增粮200多亿斤。2020年,年近90岁的李振声再次提出建设“滨海草带”的构想——通过种草养畜,实现我国环渤海地区1000万亩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
没有注册的用户,每天只能使用3次
开始注册
没有注册的用户,文字长度最长为1000字/每次
新版JCJC文字转语音
选择声音类型:
晓辰(女 - 年轻人)
晓晓(女 - 年轻人)
晓梦(女 - 年轻人)
晓甄(女 - 年轻人)
晓萱(女 - 年轻人)
晓颜(女 - 年轻人)
晓涵(女 - 年轻人)
晓墨(女 - 年轻人)
晓秋(女 - 中年人)
晓睿(女 - 老年)
晓悠(女 - 儿童)
晓伊(女 - 儿童)
晓双(女 - 儿童)
云希(男 - 年轻人)
云枫(男 - 年轻人)
云皓(男 - 年轻人)
云扬(男 - 年轻人)
云健(男 - 中年人)
云泽(男 - 中年人)
云野(男 - 中年人)
云夏(男 - 儿童)
JCJC隐私声明
JCJC不查看、不使用您的数据!
JCJC文字转拼音功能
JCJC为您提供文字转语音音频的在线服务
JCJC文字转拼音的使用步骤:
英语文字转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