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2025-07-27
完整版《新闻联播》 20250727 19:00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2.【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水润山绿 拉萨打造生态宜居高原新城;
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实效 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4.我国上半年节约物流总费用超1300亿元;
5.【活力中国调研行】一条老街的青春“蝶变”;
6.【文化中国行】云锦:千年锦绣编织时代新韵;
7.华北局地强降雨 抢险救援加紧进行;
8.国内联播快讯:
(1)第十一批援藏和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赴西藏青海工作;
(2)《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数突破20万人次;
(3)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5%;
(4)上半年国家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超2700亿元;
(5)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一万亿元;
(6)国务院食安办加大婴幼儿食品等监管力度;
(7)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8)今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6%;
(9)新疆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突破1万列;
(10)江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11)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超50亿元;
(12)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今晚播出;
9.金正恩参谒中朝友谊塔;
10.以军空袭加沙地带多地 巴武装人员伏击以军 以军称在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 联合国官员称应保障陆路运输;
11.俄称控制乌军重要据点 乌称打击俄军用设备工厂;
12.国际联播快讯:
(1)美国航空一架波音客机在起飞前起火;
(2)苏丹武装部队谴责所谓“平行政府”。
(《新闻联播》 20250727 19:00)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2.【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水润山绿 拉萨打造生态宜居高原新城;
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实效 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4.我国上半年节约物流总费用超1300亿元;
5.【活力中国调研行】一条老街的青春“蝶变”;
6.【文化中国行】云锦:千年锦绣编织时代新韵;
7.华北局地强降雨 抢险救援加紧进行;
8.国内联播快讯:
(1)第十一批援藏和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赴西藏青海工作;
(2)《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数突破20万人次;
(3)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5%;
(4)上半年国家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超2700亿元;
(5)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一万亿元;
(6)国务院食安办加大婴幼儿食品等监管力度;
(7)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8)今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6%;
(9)新疆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突破1万列;
(10)江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11)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超50亿元;
(12)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今晚播出;
9.金正恩参谒中朝友谊塔;
10.以军空袭加沙地带多地 巴武装人员伏击以军 以军称在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 联合国官员称应保障陆路运输;
11.俄称控制乌军重要据点 乌称打击俄军用设备工厂;
12.国际联播快讯:
(1)美国航空一架波音客机在起飞前起火;
(2)苏丹武装部队谴责所谓“平行政府”。
(《新闻联播》 20250727 19:00)
新闻联播
2025-07-27
完整版[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红树林被称作“海岸卫士”,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红树林面积稳步增长,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为全球贡献了成功的红树林保护中国方案。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营造红树林9200公顷,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目标任务。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38%。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它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多次作出具体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在广东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以此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守护好这一珍贵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完善红树林保护法律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强化红树林保护。
为了摸清底数,国家开展了红树林资源现状和适宜恢复地专项调查,建立了红树林专项调查数据库。为了严格管控和修复,首部湿地保护法专设了红树林保护条款,《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将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修复重点支持范围。与此同时,我国还实施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动制定多项红树林保护修复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红树林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项目占用和违法破坏红树林的情况明显减少。在不懈的努力下,如今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在红树林保护领域的成就也不断得到国际认可,国际红树林中心自去年在深圳正式成立以来,意向成员国目前已达19个。
在积极有序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的同时,各地也在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广东惠州,当地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促成全国数量最大、数额最高的红树林碳汇认购,让红树林变身成了“金树林”。今年5月1日起,《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正式实施,我国红树林监测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政策文件,并组织编制“十五五”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为红树林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营造红树林9200公顷,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目标任务。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38%。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它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多次作出具体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在广东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以此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守护好这一珍贵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完善红树林保护法律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强化红树林保护。
为了摸清底数,国家开展了红树林资源现状和适宜恢复地专项调查,建立了红树林专项调查数据库。为了严格管控和修复,首部湿地保护法专设了红树林保护条款,《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将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修复重点支持范围。与此同时,我国还实施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动制定多项红树林保护修复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红树林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项目占用和违法破坏红树林的情况明显减少。在不懈的努力下,如今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在红树林保护领域的成就也不断得到国际认可,国际红树林中心自去年在深圳正式成立以来,意向成员国目前已达19个。
在积极有序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的同时,各地也在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广东惠州,当地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促成全国数量最大、数额最高的红树林碳汇认购,让红树林变身成了“金树林”。今年5月1日起,《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正式实施,我国红树林监测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政策文件,并组织编制“十五五”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为红树林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闻联播
2025-07-27
完整版[视频]【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水润山绿 拉萨打造生态宜居高原新城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光阴荏苒,雪域高原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千年古城拉萨在打造“水润城、绿满城”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感受这座高原之城的生态宜居新变化。盛夏时节,拉萨河碧水蜿蜒,像一条哈达环绕高原古城,远处的南北山满眼翠绿。飞鸟掠过湿地,亲水公园里人们跳起锅庄舞,享受美好生活。
如今走在拉萨,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就在我们采访期间,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绿色生态廊道提升项目正接近尾声。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其流经的古城拉萨历史上水系纵横,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内支流时常淤塞,河道中形成的各种裸露石滩一度成为风沙的源头。
2019年,拉萨市正式启动“中心城区水系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筑坝蓄水、润泽荒滩、疏浚河道。如今,砂石荒地化作城市“绿肺”,荒芜河滩蜕变为生态长廊。鸟栖息、鱼畅游,拉萨市民拥有了更多亲水空间。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拉萨新增城市水域面积已达300多公顷,大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到了一座“高原水城”的生长,更多的绿意也在这里蔓延。2021年,西藏启动拉萨市南北山绿化工程,这也是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以拉萨河为主线,工程东西绵延近200公里,如今已完成造林107.93万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总体成活率85%以上,创造了荒山变“氧吧”的绿色奇迹。
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一个个数据印证着“高原古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目前,拉萨市已建成1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81.89万公顷,今年拉萨计划实施19条生态廊道建设。人民群众享受着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舒适和惬意,也在环境的变化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感受这座高原之城的生态宜居新变化。盛夏时节,拉萨河碧水蜿蜒,像一条哈达环绕高原古城,远处的南北山满眼翠绿。飞鸟掠过湿地,亲水公园里人们跳起锅庄舞,享受美好生活。
如今走在拉萨,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就在我们采访期间,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绿色生态廊道提升项目正接近尾声。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其流经的古城拉萨历史上水系纵横,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内支流时常淤塞,河道中形成的各种裸露石滩一度成为风沙的源头。
2019年,拉萨市正式启动“中心城区水系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筑坝蓄水、润泽荒滩、疏浚河道。如今,砂石荒地化作城市“绿肺”,荒芜河滩蜕变为生态长廊。鸟栖息、鱼畅游,拉萨市民拥有了更多亲水空间。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拉萨新增城市水域面积已达300多公顷,大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到了一座“高原水城”的生长,更多的绿意也在这里蔓延。2021年,西藏启动拉萨市南北山绿化工程,这也是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以拉萨河为主线,工程东西绵延近200公里,如今已完成造林107.93万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总体成活率85%以上,创造了荒山变“氧吧”的绿色奇迹。
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一个个数据印证着“高原古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目前,拉萨市已建成1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81.89万公顷,今年拉萨计划实施19条生态廊道建设。人民群众享受着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舒适和惬意,也在环境的变化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