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要强化三种“融”思维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要强化三种“融”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就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重要指示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迎来战略机遇期,成为媒体融合工作的重点。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县(市、区)级媒体正积极响应号召,如火如荼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这对于南明区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一方面,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这既能补足基层媒体发展短板,提高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又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另一方面,融媒体建设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组织机构、媒体资源、技术保障、服务渠道等多方面的一体化运营,要想真正产生新旧媒体融合的质变反应,尚需不断努力探索。

 媒体融合的大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县级融媒中心到底应该如何建?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就是要强化“融”的功能思维、生存思维、传播思维,从而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强化“融”的功能思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首先要强化功能思维,明确功能定位,把握正确方向。一是强化宣传功能。要强化喉舌意识和主业意识,无论怎么“融”,新闻媒体为党、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不能丢、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主责不能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不能丢。二是强化导向功能。融媒体中心作为新时代媒体格局中的主流媒体,必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强化服务功能。遵循媒体发展规律,树立开放、互动、共享的理念,推进管理方式、传播方式的变革,在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发挥好信息、电商、健康等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价值。

 强化“融”的生存思维。融媒体建设是建立一种全新的业态,必须强化生存思维导向,找准自身定位,立足本地实际,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创新为要,助媒体融合。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相加”到“相融”,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必须不断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全媒体报道模式。二是培育品牌,提高影响力。要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创新采编流程,走精品化发展道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三是积累用户,做大“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这就要求必须深耕本地内容,强化用户意识、创新话语表达、丰富呈现形式、实现精准推送,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服务用户、沉淀用户,形成较大的用户“蓄水池”。四是建设队伍,造媒体强军。加强队伍建设无疑是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融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多种传播技能,善于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进行分发传播,满足不同受众、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强化“融”的传播思维。传播是所有媒体最重要的功能。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要扬长避短,将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五个手指一个拳头”的传播态势。一是推进多维度、立体式传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符号,报纸、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将新旧媒体的传播手段叠加融合,提高传播触达率。二是推进社交型传播。充分利用这种社交传播特性,善于把握热度、设置议题、形成爆点,形成覆盖范围更广、发散路径更多,更快速高效的传播能力。三是推进靶向性、服务式传播。建立受众数据库和用户反馈机制,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式,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制作更精准优质的内容,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

 (作者张红梅系中共南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