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庆主任、英语学科王蔷教授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改进教研公开课


##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专家深入通州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改进教研公开课

浏览次数:111 文章来源:$curArticle.source 发布时间:2017-04-27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核心在课堂。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专家引领下,“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学科公开课活动于4月中旬陆续进行,通州区的课堂教学有了显著的变化。北师大学科专家全力指导通州区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通州区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们探索了基于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借助智慧学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近期进行公开课探讨的有历史、数学(七年级、八年级)、生物、英语、物理、德育等六大学科,地点分别为育才学校通州分校、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玉桥中学、玉桥中学、运河中学等。

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王蔷教授、李晓东副教授、罗莹副教授等学科团队成员,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老师、各学科助理教研员以及通州区相应学科的教研员、一线老师分别参加了此次公开课。

关于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的应用,在不同课程类型及教学活动设计上发挥了不同作用。公开课上,通州教师们基于互联网背景,利用智慧学伴优化课堂教学。老师们的授课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对3×3能力层级理解透彻到位。

具体而言,物理学科复习课是基于智慧学伴APP支撑下的学科能力实验课,将传统课堂中作为课后练习的习题搬到课堂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科学素养。学生课前在智慧学伴APP中做完本课“单元微测”之后,这些前测数据就会被采集到智慧学伴APP中,据此智慧学伴APP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相应的诊断报告,可视化地呈现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教师依据此报告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再像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授课设计经验或者教师个人相对主观地对学生水平的了解进行设计,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助力教师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突破。

英语公开课中玉桥中学耿玉梅老师和顾亮老师基于智慧学伴APP的前期应用有序推进了课程的进行。两位老师创设真实的情境,课堂氛围积极,学生发言活跃,充分利用了智慧学伴平台对学生能力的测评报告,依据智慧学伴APP平台给予学生前期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能力短板,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耿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虽然英语水平良好,但是在记忆检索、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能力上得分率较低,因此耿老师第二个教学环境中,通过听读活动,安排学生提取关键信息,锻炼学生的相应能力。顾老师的教学设计则重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此外,两位老师在课中也充分利用了智慧学伴APP中“资源中心”中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个性化推荐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教师的授课,北师大学科专家进行了专业点评。王蔷教授、郑林教授等专家们指出,老师们充分利用了智慧学伴平台对学生能力的测评报告,根据学生能力短板,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专家的评课引发了每位老师进行了深度的教学思考,为变革通州区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李晓庆老师跟通州的老师们从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分享了几点建议,并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改进活动帮助通州的老师迎接新中考。

本次公开课的圆满完成意味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参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未来项目实施中将争取打破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壁垒,切实促进通州整体教育发展,助力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力争在通州区后续系列课堂教学改进活动中探索更加智慧的课堂教育创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整合全市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九大学科团队及教育技术学科的优质资源,运用“教育大数据”为通州区教育注入“精准教育资源供给”的力量,促进通州教学质量在整体范围内向前大步迈进,助力通州区领跑北京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转型和升级。

图1 英语学科首席王蔷对公开课进行点评

图2 历史学科首席郑林在评课

IMG_7845

图3 思想品德学科首席李晓东在点评

图4 物理学科首席罗莹老师在点评

图5 学科教育实验室李晓庆老师发言

图6 玉桥中学物理老师王东港讲授试验课

图7 顾亮老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

图8 各位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点评

图9 李晓庆主任、英语学科王蔷教授与各位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