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出现错别字该不该小题大做?—评山东莘县“汪峰”事件
前些天,山东莘县某局一份不到2页纸的报告,居然出现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甚至将县委书记“王峰”写成了“汪峰”,被县委书记批示“我不是歌星”,汪峰无辜躺枪。事件发布到网上之后,一时之间,万炮齐鸣,纷纷对准了报告的起草者和审核者。
确实,严肃的公文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太不应该,相关责任人难辞其咎。从领导的批示到网友热议都不算什么小题大做。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小错误,不应该上纲上线,要防止小题大作。
写错领导名字这种错误非常低级,也非常愚蠢。但怎么说也没有很大的危害性,无论如何都只是过失而不是主观故意。如何处理,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依规行事。不能说因为领导批示、媒体热议、舆论关注,就拿着放大镜去看,搞得写错字和标点比吃拿卡要那些违规违纪行为还严重。果真如此,腐败分子倒要暗自窃喜了。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成败是由细节决定的,那么大节是干什么的?细节就是细节,就意味着它排在大节后面,始终要先讲大节,再求细节,有时候甚至可以忽略细节。
有了这样低级的错误,处理倒在其次,关键还是整改,要举一反三、惩前毖后,转变工作作风。但整改的成效未必就能达到人们的预期。
设想一下,事情掀起这么大的风波,最直接的影响是:当地工作人员对文稿校对更加细致认真,甚至其他地方的工作人员也会铭记这一次教训。但不再出现错别字,就意味着作风变好了吗?
文稿校对更认真了,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更多了。基层的情形是,事多人少负担重。年关岁末,加班是常态。在这种情形下,校稿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了,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减少了。或许文稿的错别字没了,文稿的质量也下降了。这样值得吗?或许会有人说,多加班不就可以了?加班也是有限度的,何况己所不欲,何必施于基层。如果说谈奉献谈牺牲,因为熬夜加班影响了健康甚至猝死,对社会而言值得吗?
所以,整改不能只强调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也要加快基层减负。一方面是减少各种督查考核、整治文山会海。另一方面,改变导向,整治基层的文风也势在必行。基层写材料很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被文风拖累。很多人为了文稿写出新意,在小标题上就花费了大量心思,又是排比,又是对偶,又是押韵……有时为了小标题的整齐,甚至强行凑内容,或画蛇添足,或削足适履。大家也以此类文章为好文章,若是平铺直叙,便觉得作者水平不行。然而,我们党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稿,那就是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要减轻基层负担,就要改变基层的那种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