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微博

我们爷爷奶奶这一辈人,年轻的时候过得是集体经济生活,是不交社保的,劳动剩余由集体代为积累。然而市场经济私有化之后,他们又要领养老金了,因为集体的积累被卖掉了、私有化了。于是他们的退休工资就是我们爸爸妈妈这一辈干活交的钱给他们,那我们爸爸妈妈退休后呢,就要靠我们了。

所以说养老金每人都有一个个人账户,但仅限于理论,其实这账很“空”,因为第一代压根就没交过,所以注定要填上以前的窟窿。结果以前的窟窿还在,新一代又不生人了,那不是窟窿的平方吗?

很多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保缺口是因为“老年人欠了年轻人的社保金”,但事实上那一代人从来不欠谁,他们的社保在国有资产里,已经被贱卖了。九十年代末的诸多政策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敲骨吸髓”,其遗留问题至今都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讲,我们国家的社保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靠现收现付制,就是现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现在工作人交的社保发下来了;我们老了之后,就是那时候工作的人给我们发钱。所以说劳动力少了,社保缺口就补不上。别说以后真的全面老龄化了,就现在社保都很吃力,所以17年的时候社保金进入股市;18年又出政策,社保税务部门收,企业不许少交。

再详细说说当年的历史:我们的社保金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997年建立社保保险制度的时候,大量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的人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医保金等社保费,这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补缴以前并未缴纳的费用。但因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退休和正要退休的职工,必须立即纳入社保体系,享受相应的权利,领取真金白银。

由于退休的老人数量庞大,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为了使现收的钱够用于现付,社保费率被设计得非常高,而领取养老金的替代率则相对低,也就是征收的高费率和支付的低保障。但是即使这样,钱仍然不够,又将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挪用于当前的发放,成为典型的寅吃卯粮,形成所谓“个人账户空转”。这就是说,当时设计的“统账结合”变成一句空话,个人账户是空的,只是一个名词。

这就相当于国家甩了个锅,本来应该国家发放的退休金,用现在交上来的社保金弥补。这么大的包袱一甩,经济不腾飞才怪。

九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主要三件事:一,三千万工人大下岗;二,取消福利分房,为中国楼市二十年“繁荣”埋下伏笔,也让新一代年轻人“被动绝育”;三,建立新社保体系,完全抛弃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给养老”的理念。

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腾飞,然而毕竟“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肥之”,经济发展的成果被少数人享有了。某些领导满腔热血的说要去趟地雷,其实最后发现被地雷炸的血肉横飞的,还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

再比如房价问题,我说过这个事。高额的房价榨干了上一代一辈子的储蓄(父母掏钱首付),同时预支了下一代一辈子的预期收益(还一辈子房贷)。这样的一股经济力量释放出来,经济不繁荣才怪,但是短暂繁荣没有后劲,不健康的房价早晚要反噬经济。

我的祖辈,完全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他们享有的只有荣誉,没有经济利益。他们也被剥削了剩余价值,然而在当时的语境下这是全民所有,国家代替你们积累,国家包你们一辈子的所需所求,他们只为奉献,他们无所求。但是我们祖辈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国有资产,有多少被白菜价卖掉了,有多少官商勾结下的美其名曰“带来有竞争性的先进模式”事实上就是抢劫。

“窃国”的人很多都带着民脂民膏去了发达国家了,留下后人靠自己的智慧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https://weibo.com/mygroups?gid=22101210000982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