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 - 首页 - 微博

昨天和一个媒体人聊行动,大概意思是很多人都想做好一件事,尝试了无数次,却都失败了。慢慢那件事就变成了一个心结,一方面很长时间都不再去碰它,一方面,心里一直惦记着它,想着有朝一日能做到。这个语境下,我们当然不是在说那种“做不到也没关系”的,自我苛求式的东西,而是你真的想做,你渴望,你梦想,它是点亮你生命的东西,但你就是触碰不到那团焰火。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行动能力,我见过很多有某种特殊潜质的人,但那些潜质从不曾被切瑳琢磨,上面覆盖了太多杂质,如同佛家所说的“五盖”,它封印着某种真实力量的表达。或者我们也可以称它为防御,它以一种更高的优先级,将自己的心理能量投注在了其他地方。

就拿懒惰这件事来讲,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懒,而是勤快这件事所唤起的和自己内在情感不一致的感觉:麻烦,困难,以及那种要是有人能帮我做了就好了的心愿,它本质上是拒绝和一个能够依赖的内在客体的分离,以及不想被同时湮灭的渴望被照顾的自体。而行动就像是在背离自己某些最熟悉的东西,它在短暂的成就过后,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厌倦。

人的一切行动水平,本质上都是基于自己的自体状态,你不可能在时间意义上做到一种超出你自体水平的事情。虽然你可以临时超频,外挂内存,多带一个充电宝,它们可以让你在很多短时任务上完成的很好。但在长期事项上,它终究会撞上自己的功耗墙,你只能靠一种绵延不绝的内驱力去实现,只能依靠一种更合理的心理能量管理去避免它的枯竭。

这种管理并不是外部的开源节流,而是情感层面的,是你每天关注着什么,接收着什么,内化着什么,又反应着什么。它是你每日心理回路中那些占据了内存和带宽,切碎了你的心理空间,让你习惯,舒适,却也限定了你负载水平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即使你知道怎么做也没用,因为执行这些行动的心理基础并不充分。除非你能够停滞,也许是外力,也可能是觉悟,那是一种新的无知无能,无知无能,是因为你在情感上冻结了那种始终让你延续和重复的东西,你不再磨砖作镜,积雪成粮,你渴望直接去触碰那个你曾经认为在追寻,实际上是回避的东西——它在体验上从不被视作和自己有关。

而在那个新的过渡空间里,你终于不那么满了,你追求的东西终于有了容身之地,在一种并不脆弱的空虚和匮乏中,甚至是一点带着抑郁的寂寥和平静中,仿佛第一次起身行动,你单纯想要用一种有别于以往的东西去回应它。

https://weibo.com/mygroups?gid=398526775891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