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内需为啥辣么难?... - @疫苗与科学的微博 - 微博


提升内需为啥辣么难?这个角度耳目一新\[good\]

……

在北美大多数超市里,我们可以见到大量1-10美元的太阳能草坪灯,合人民币也就6-60元,它们大都是来自于中国生产的产品。

这种价格的商品就算再贵一些,中国人现在都能很轻松地消费得起。但中国人买来干什么,插在什么地方?

在美国的商场里还有各种割草机等工具,这是美国人几乎家家必备的东西,中国人也完全买得起,但它们在中国有用吗?

美国为什么可以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不要单纯地想象和进行玄奥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看看美国人住的房间面积就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了。

为什么现在总感觉中国内需启动很困难?

道理很简单,一家一户住在40-100平方米的高层公寓里,你能消费什么?

要是都买钻石和黄金放家里,消费额是不少。如果商品单位体积的价值量只要低于一定程度,就意味着无论中国人有钱还是没钱,你都没法再买更多东西了。

一个住宅的房间空间不可能像仓库一样塞满,它们80%,甚至90%以上的空间必须空出来,以供人在里面能够自由地活动。剩下10%-20%(称作是"居住空间消费利用率")可以买东西去填充和装饰。

如果房间层高为2米,面积以100平方米计算,总体积就是200立方米。10%-20%可用作消费的空间就是20-40立方米。人们可以购买和消费的物品极限就是把这20-40立方米左右的空间填满。

以数学公式表示就是:

非房产类物品消费空间极限=居住面积 x 房间层高 x 居住空间消费利用率

我们把这个公式称为"人口消费空间极限方程"。

在中国每户也就20-40立方米左右的非房产类物品消费空间极限里,放下最基本的床、餐桌、沙发、衣柜之后,还剩多少地方可放心爱的摆件、钢琴、绘画、乒乓球桌、篮球架、业余天文望远镜、烧烤箱及配套设备、业务爱好工作间、纪念品、收藏品?更别想奢谈在家里邀请朋友开 Party ,办烧烤晚会了!

居住的空间就是消费量的极限。无论你有多少钱,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都没法再把钱更多地花出去。

过去30年中国消费升级都很顺利,从手表、缝纫机,到电视、冰箱……都是体积不大的商品。

大量新建的楼房,也让中国人的居住环境相对过去有了质的提升。

但在今天,一旦进入汽车等大体积的商品,问题马上就来了。大家一头汽车,城市里就没有地方停车和开车,从而不得不限号。

在没有汽车的时代,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而在有汽车的时代,城市里本来是有路的,因为中国人买的车多了就没有路了。

一方面要启动内需,另一方面却又要严格限制当前极少量的可以大规模启动内需的汽车消费。

过去长期限购过电视机,电冰箱吗?……

为什么要限购汽车,唯一的原因不就是空间不足吗?

汽车尾气气污染表面上看也是一个原因,但现在特大城市汽车限购的对象也包括所有新能源汽车,这就充分说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了。

听说过美国、加拿大普遍地要限购汽车吗?

新加坡有限购,香港有限购。所以他们与中国遇到的问题类似。

私人游艇在北美一般也就3000-30000美元的范围,就算价格再贵一些,中国人也不是买不起。试问一下买来了放哪里?

私人飞机价格低的也就100多万人民币,这个价格不过就是现在区区北京三环内一套50平方米蜗居的价格。但是,中国人买得起私人飞机,停放在哪里?在什么地方起降?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自己就住在蜗居里,却要去讨论中国下一步如何消费升级。

把一切经济学家们的书都扔到一边去,看看自己住的房子就该明白:已经升级到天花板了,还往哪里升?

限定在这个蜗居里,就算给你1000万、1个亿,你又能去多买多少东西?

现在随着中国人钱越来越多,显示出很多看起来是"畸形消费"的方式。

全球货架上的奢侈品被中国人扫荡一空。2015年春节去日本的中国游客购买超高价的大米和马桶盖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这能简单地怪中国人消费心理不成熟吗?

他们在过去的时代并没有这样,只是因为居住空间太过于限制,现在被逼得只能去消费单位体积价值更高的产品。

……

摘自@汪涛_纯科学 的《生态社会人口论》P217-219

顺便再看看这个,中国人口到底是多好还是少好?![](https://h5.sinaimg.cn/upload/2015/09/25/3/timeline_card_small_weibo_default.png)微博正文

https://weibo.com/1772440677/N7oCUBkGS?pagetype=group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