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2022-08-10
完整版《新闻联播》 20220810 19:00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团结奋斗绘就新时代新疆壮美画卷;
2.【解码十年】易地扶贫搬迁 960多万人迎来新生活;
3.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创新发展先行者 奋发进取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4.国务院台办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5.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
6.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7.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
8.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9.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0.国内联播快讯:
(1)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d09星等十六颗卫星;
(2)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在轨与青少年互动;
(3)2022世界5g大会今天开幕;
(4)公安部对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集中收网;
(5)全球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十年成就世界瞩目;
11.俄称摧毁大量乌军美制武器 乌称击退俄部分攻势 美国内人士:北约挑起冲突 美西方军火商获利;
12.国际联播快讯:
(1)巴以在约旦河西岸冲突 4人死亡;
(2)日本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超25万例 达新高。
(《新闻联播》 20220810 19:00)
1.【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团结奋斗绘就新时代新疆壮美画卷;
2.【解码十年】易地扶贫搬迁 960多万人迎来新生活;
3.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创新发展先行者 奋发进取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4.国务院台办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5.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
6.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7.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
8.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9.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0.国内联播快讯:
(1)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d09星等十六颗卫星;
(2)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在轨与青少年互动;
(3)2022世界5g大会今天开幕;
(4)公安部对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集中收网;
(5)全球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十年成就世界瞩目;
11.俄称摧毁大量乌军美制武器 乌称击退俄部分攻势 美国内人士:北约挑起冲突 美西方军火商获利;
12.国际联播快讯:
(1)巴以在约旦河西岸冲突 4人死亡;
(2)日本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超25万例 达新高。
(《新闻联播》 20220810 19:00)
新闻联播
2022-08-10
完整版[视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团结奋斗绘就新时代新疆壮美画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疆各族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建设美好新疆的新篇章。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主持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总书记两次深入新疆考察,情系新疆各族人民,为新疆发展擘画蓝图。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新疆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对南疆四地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过1500亿元。2020年底,新疆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八月的南疆瓜果飘香。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津南新村,400多座蔬菜大棚陆续收获上市。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戈壁滩涂,村民住着土坯房,冬天要从河里凿冰取水。
当地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津南新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多元。民生为先,情满天山。
十年来,新疆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来到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疆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连续9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几十万名驻村干部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服务各族群众。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今天的新疆大地,处处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新疆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固定线路达57条,通达19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旅游也持续升温,随着旅游兴疆战略深入实施,旅游业日益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7月以来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1万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兵团持续壮大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2021年,兵团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是2012年的2.3倍;2021年,兵团粮食总产量达到280.88万吨,比2012年增长53.9%。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十年巨变,非凡跨越。
2021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6万亿元,与2012年的0.74万亿元相比翻了一番。新疆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7921元增长至2021年的3764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394元增长至2021年的15575元。十年来,新疆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升级。
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建成民用机场25个,数量全国第一。十年来,新疆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主持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总书记两次深入新疆考察,情系新疆各族人民,为新疆发展擘画蓝图。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新疆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对南疆四地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过1500亿元。2020年底,新疆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八月的南疆瓜果飘香。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津南新村,400多座蔬菜大棚陆续收获上市。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戈壁滩涂,村民住着土坯房,冬天要从河里凿冰取水。
当地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津南新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多元。民生为先,情满天山。
十年来,新疆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来到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疆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连续9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几十万名驻村干部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服务各族群众。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今天的新疆大地,处处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新疆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固定线路达57条,通达19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旅游也持续升温,随着旅游兴疆战略深入实施,旅游业日益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7月以来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1万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兵团持续壮大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2021年,兵团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是2012年的2.3倍;2021年,兵团粮食总产量达到280.88万吨,比2012年增长53.9%。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十年巨变,非凡跨越。
2021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6万亿元,与2012年的0.74万亿元相比翻了一番。新疆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7921元增长至2021年的3764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394元增长至2021年的15575元。十年来,新疆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升级。
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建成民用机场25个,数量全国第一。十年来,新疆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新闻联播
2022-08-10
完整版[视频]【解码十年】易地扶贫搬迁 960多万人迎来新生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共有9899万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其中,有960多万人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一次移民搬迁。今天(8月10日)的《解码十年》,我们来看这场影响深远的搬迁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我国西南边陲,每当夜幕降临,怒江峡谷里福贡县1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热闹起来。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的夜晚还是一片寂静。借助卫星,我们对福贡县的多个贫困村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观测,记录下了这里十年间的变化。
这是托坪村,十年前,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房屋和土路。2021年11月,高分二号卫星再次拍到这里时,小山村变成了这样。通过航拍扫描技术生成的三维地图,我们看到8栋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不远处,一座五人制足球场点燃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村子中心建起了一所幼儿园,62个孩子第一次走进教室接受学前教育。
新建的4g基站和怒江大桥让小村庄通讯和交通前所未有的便捷。58岁的老罗农闲时当起了“快递大叔”。一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老罗以前从未体验过。
他过去的家在高黎贡山上,出门一个来回就要走整整一天。山川阻隔,交通闭塞,困扰着世世代代的怒江人。直到4年前,当地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老罗一家7口终于搬出四处漏风的茅草屋,实现了几代人走出深山、摆脱贫困的夙愿。
崇山峻岭之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搬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图,逐一匹配上搬迁地理信息,记者还原出了老罗所在福贡县的所有搬迁路线。这些村庄有的在海拔1600米,有的甚至达到2500米。2018年,村民们沿着这样的搬迁路线下山定居,全县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安置点沿着怒江而分布,7个乡镇里迁徙路线达到了50条,15个安置点共搬迁来了2.2万人,相当于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
不只是怒江两岸,过去十年,我国在中西部崇山峻岭、荒漠化严重、高原高寒等地区,开启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这是青海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1500亩的空地上盖起新房,附近48个贫困村搬到了这里。这是贵州毕节柏杨林安置点,7265套安置房从无到有,2.9万人乔迁新居。
这是四川昭觉县县城集中安置点,1.8万贫困人口下山进城。在全国,因为搬迁而建成的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960多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搬迁,相当于给一个中等规模人口的国家搬了一次家。十年一跨,越千年。
很多世世代代贫困的人们更是告别了土坯窝棚、原始的刀耕火种,直接跨入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十年间,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迁徙创造出一个人间奇迹。
在我国西南边陲,每当夜幕降临,怒江峡谷里福贡县1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热闹起来。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的夜晚还是一片寂静。借助卫星,我们对福贡县的多个贫困村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观测,记录下了这里十年间的变化。
这是托坪村,十年前,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房屋和土路。2021年11月,高分二号卫星再次拍到这里时,小山村变成了这样。通过航拍扫描技术生成的三维地图,我们看到8栋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不远处,一座五人制足球场点燃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村子中心建起了一所幼儿园,62个孩子第一次走进教室接受学前教育。
新建的4g基站和怒江大桥让小村庄通讯和交通前所未有的便捷。58岁的老罗农闲时当起了“快递大叔”。一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老罗以前从未体验过。
他过去的家在高黎贡山上,出门一个来回就要走整整一天。山川阻隔,交通闭塞,困扰着世世代代的怒江人。直到4年前,当地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老罗一家7口终于搬出四处漏风的茅草屋,实现了几代人走出深山、摆脱贫困的夙愿。
崇山峻岭之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搬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图,逐一匹配上搬迁地理信息,记者还原出了老罗所在福贡县的所有搬迁路线。这些村庄有的在海拔1600米,有的甚至达到2500米。2018年,村民们沿着这样的搬迁路线下山定居,全县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安置点沿着怒江而分布,7个乡镇里迁徙路线达到了50条,15个安置点共搬迁来了2.2万人,相当于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
不只是怒江两岸,过去十年,我国在中西部崇山峻岭、荒漠化严重、高原高寒等地区,开启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这是青海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1500亩的空地上盖起新房,附近48个贫困村搬到了这里。这是贵州毕节柏杨林安置点,7265套安置房从无到有,2.9万人乔迁新居。
这是四川昭觉县县城集中安置点,1.8万贫困人口下山进城。在全国,因为搬迁而建成的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960多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搬迁,相当于给一个中等规模人口的国家搬了一次家。十年一跨,越千年。
很多世世代代贫困的人们更是告别了土坯窝棚、原始的刀耕火种,直接跨入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十年间,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迁徙创造出一个人间奇迹。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