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2022-08-13
完整版[视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赋彩新时代画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在贵州省毕节黔西市化屋村,苗绣产业带头人杨文丽正带领着绣娘们精心制作着苗绣长卷。这幅长卷完成后,长度达到九米,上面描绘的是化屋村人十年来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让杨文丽至今难忘的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化屋村,走进苗绣工坊,鼓励她和大家把特色苗绣传承好、发展好。
化屋村地处乌江峡谷的深处,曾经由于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成为深度贫困村,如今在苗绣产业的带动下,化屋村的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4元,村寨面貌越变越美,发展的道路也越来越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从江苏徐州香包到四川唐昌布鞋,从广东潮绣到青海藏毯再到陕西绥德石雕,在调研中,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非遗项目,他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总书记的关心和部署下,我国已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多渠道传播的非遗工作新格局。截至2021年12月,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共认定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顺利推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中,我国已有42个项目入列,位居世界第一。让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和旅游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并走向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各地还充分发挥以非遗项目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设立覆盖39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非遗工坊1100多家,实现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风采。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面向未来,非遗传承发展的社会基础雄厚、后劲十足。目前,非遗普及教育正在广泛开展,非遗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不断推进,《“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多彩非遗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在贵州省毕节黔西市化屋村,苗绣产业带头人杨文丽正带领着绣娘们精心制作着苗绣长卷。这幅长卷完成后,长度达到九米,上面描绘的是化屋村人十年来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让杨文丽至今难忘的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化屋村,走进苗绣工坊,鼓励她和大家把特色苗绣传承好、发展好。
化屋村地处乌江峡谷的深处,曾经由于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成为深度贫困村,如今在苗绣产业的带动下,化屋村的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4元,村寨面貌越变越美,发展的道路也越来越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从江苏徐州香包到四川唐昌布鞋,从广东潮绣到青海藏毯再到陕西绥德石雕,在调研中,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非遗项目,他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总书记的关心和部署下,我国已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多渠道传播的非遗工作新格局。截至2021年12月,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共认定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顺利推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中,我国已有42个项目入列,位居世界第一。让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和旅游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并走向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各地还充分发挥以非遗项目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设立覆盖39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非遗工坊1100多家,实现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风采。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面向未来,非遗传承发展的社会基础雄厚、后劲十足。目前,非遗普及教育正在广泛开展,非遗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不断推进,《“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明显提高。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多彩非遗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新闻联播
2022-08-13
完整版[视频]【解码十年】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浩浩黄河、滚滚长江。祖国的大江大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并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沿线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黄河流域修复生态、沙退绿进,大江大河的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卫星视角拍摄到的黄河,研究人员连续数年监测,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状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这条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从空中俯瞰这些新增的绿色,我们捕捉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
这是十年间在乌兰布和沙漠中心增加的有机草场,梭梭、乔木、花棒组成的防风固沙林保护牧草生长,奶牛粪便再增加土壤肥力,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体系。不断增长的生态绿线锁住了黄河流域更多的水土,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到5亿吨。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如果说黄河这十年在绿色上做的是加法,那么长江在污染治理上做的就是减法。通过水质遥感监测,我们还原了长江干流入海口的水质状况,颜色越黄说明污染越严重。这是2013年6月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明显看到浓重的黄色;这是2021年的同一天、同一角度,黄色褪去。
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分析长江水质污染源的相关信息来寻求答案。通过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我们计算出2012年长江流域沿江三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数据,共有两万多家。提取每一家企业的地理信息,还原到这张长江全流域图上。
我们选取化工行业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庆、湖北、江苏等省市进行观察,发现十年间,沿江3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明显减少,整个长江流域一共减少四分之一以上。长江流域污染源减少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也在大幅提升。我们把2012年以来,长江沿线11省市的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还原到这张图上,发现十年来增加了近一倍。
在下游安徽芜湖,污水管线快速向城市地下延伸,全市收集后的生活污水有95.7%实现了处理后排放。流进长江的水干净了,整条长江的水质自然就提升了。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量,我们发现,从2015年开始,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快速下降,直到现在只有十年前的一成左右。
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沿江两岸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水清了,鱼也回来了。
科研人员跟踪研究了这十年来长江鱼类的回归情况,在干流多个区域发现了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生态状况逆转的母亲河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卫星视角拍摄到的黄河,研究人员连续数年监测,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状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这条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从空中俯瞰这些新增的绿色,我们捕捉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
这是十年间在乌兰布和沙漠中心增加的有机草场,梭梭、乔木、花棒组成的防风固沙林保护牧草生长,奶牛粪便再增加土壤肥力,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体系。不断增长的生态绿线锁住了黄河流域更多的水土,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到5亿吨。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如果说黄河这十年在绿色上做的是加法,那么长江在污染治理上做的就是减法。通过水质遥感监测,我们还原了长江干流入海口的水质状况,颜色越黄说明污染越严重。这是2013年6月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明显看到浓重的黄色;这是2021年的同一天、同一角度,黄色褪去。
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分析长江水质污染源的相关信息来寻求答案。通过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我们计算出2012年长江流域沿江三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数据,共有两万多家。提取每一家企业的地理信息,还原到这张长江全流域图上。
我们选取化工行业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庆、湖北、江苏等省市进行观察,发现十年间,沿江3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明显减少,整个长江流域一共减少四分之一以上。长江流域污染源减少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也在大幅提升。我们把2012年以来,长江沿线11省市的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还原到这张图上,发现十年来增加了近一倍。
在下游安徽芜湖,污水管线快速向城市地下延伸,全市收集后的生活污水有95.7%实现了处理后排放。流进长江的水干净了,整条长江的水质自然就提升了。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量,我们发现,从2015年开始,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快速下降,直到现在只有十年前的一成左右。
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沿江两岸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水清了,鱼也回来了。
科研人员跟踪研究了这十年来长江鱼类的回归情况,在干流多个区域发现了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生态状况逆转的母亲河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闻联播
2022-08-13
完整版[视频]【奋斗者正青春】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南京大学建校以来,一批批留学归国人员在这里留下了报国为民的奋斗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青年学者们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王欣然正带领团队对一种纳米新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这种新材料有望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支撑。
心有大我,赤子报国,这正是南京大学绵延多年的光荣传统。建国初期,曾在南京大学工作奋斗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从海外回国,倾尽毕生心血为新中国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程开甲学成归国,投身于西北荒无人迹的核试验基地20多年,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紧紧相连。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海归群体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从未褪色。如今,在程开甲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学院,2012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学成归国的“80后”博士生导师缪峰组建了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他和团队用了近10年时间,通过在“原子世界搭积木”的方式,研制出全新量子材料。凭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工作,2021年,缪峰荣获了我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82位青年学者在海外学成后到南京大学任教。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他们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迸发新的青春光彩。
心有大我,赤子报国,这正是南京大学绵延多年的光荣传统。建国初期,曾在南京大学工作奋斗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从海外回国,倾尽毕生心血为新中国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程开甲学成归国,投身于西北荒无人迹的核试验基地20多年,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紧紧相连。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海归群体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从未褪色。如今,在程开甲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学院,2012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学成归国的“80后”博士生导师缪峰组建了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他和团队用了近10年时间,通过在“原子世界搭积木”的方式,研制出全新量子材料。凭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工作,2021年,缪峰荣获了我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82位青年学者在海外学成后到南京大学任教。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他们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迸发新的青春光彩。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