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新闻联播文字稿完整版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2.【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山东莱阳: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3.神舟十五号完成发射前全区合练 各系统准备就绪;
4.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增长平稳 重点产业呈现新亮点;
5.权威解读:科学精准有效落实防控优化措施 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
6.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不断提升防控工作效率;
7.央视短评:坚定信心 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8.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9.陕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10.国内联播快讯:
1)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0.3%;
2)四部门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和罕见病药品清单发布;
3上海百年石库门建筑群张园西片区今天揭幕;
4)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
11.俄称在多个方向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打击俄军指挥所等目标;
12.美国新冠疫情蔓延 专家警告冬季或有疫情新高峰 日本周增新冠确诊病例数仍居全球首位;
13.国际联播快讯:
1)哈萨克斯坦总统强调发展与中国关系;
2)“奋斗者”号完成中新深潜科考阶段性任务。
新闻联播》 20221127 21: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当下的中国,正在加速向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迈进。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大通道。眼下,全线控制性工程海底沉管隧道正在准备最后一节管节安装和最终接头制造。
超宽、深埋、变宽”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设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完成这一难题的团队中,不少人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港珠澳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代表时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十年来,我国建成了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等一批世界级工程。目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斜拉桥和悬索桥中,中国分别占7座和6座;排名前十位的最高峡谷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分别占8座和7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最多和难度最高的国家。
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新增30多万座桥梁、近2万座隧道,创下多项世界第一。十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空航海通达全球,邮政快递通村畅乡。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当前,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我国正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启动了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京哈高速改扩建、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全国374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等体系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眼下,各地正积极探索,以发展乡村产业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山东莱阳是我国农产品加工大县,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连续多年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解决了十多万农民的就业增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记者来到莱阳时看到,当地正在通过新组建的乡村产业发展联盟,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重新布局。在这家企业,一条投资5000万元的预制菜生产线刚刚投产,而生产线上加工的则是联盟内多家企业的产品。记者了解到,莱阳超过一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长期出口国际市场。
2020年以来,他们的农产品出口因为疫情受到影响,而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升级给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不少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但面对快速发展的预制菜全品类新业态,莱阳的传统优势产业却暴露出短板。产品单一,布局分散,产业同质化突出,这不仅是莱阳传统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痛点,也是全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山东莱阳进行了积极探索。
为快速打破发展瓶颈,莱阳抽调农业农村、科技等多部门骨干,成立乡村产业预制菜发展专班,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把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拢到一块儿,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并紧锣密鼓推出18项支持联盟发展的举措。贷款难、用地难、人才留不住等发展乡村产业的政策堵点痛点,正被一一打通。这是一场银企对接会,联盟抱团争取最优融资方案,贷款利率比过去下降1.5个百分点。
保险公司也针对联盟产业特点推出组合产品,保险费率少了一半。在莱阳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引进预制菜研发等高端人才,而这些人才将在联盟所有企业共享。有了联盟这个公共平台,集群效应显现,初步打开了国内预制菜大市场,100多家企业相继加入。
现在,联盟又在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而在全国,根据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2000多个县市区乡村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其中,发展相对滞后的832个脱贫县,也已经培育起2到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乡村产业强不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如今,各地正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不断突破创新,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