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2023-01-27
完整版《新闻联播》 20230127 21:00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习近平致电祝贺达达埃当选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
2.【总书记的惦念】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3.【新春走基层】节日期间重大工程稳步推进;
4.【传感中国】千里送花 一路余香;
5.多姿多彩乐享假期;
6.新春新愿:努力向前 共创美好未来;
7.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
8.兔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超65亿元;
9.春运迎来返程客流小高峰;
10.国内联播快讯:
(1)今年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
(2)未来三天雨雪稀少 总体利于春运返程;
11.第十三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举办;
12.四海同贺兔年新春 共期美好未来;
13.俄称打击乌军雷达系统 乌称拦截俄导弹和无人机:
(1)德议员:德国向乌提供坦克是历史性错误;
(2)美国人士:美不断延长战事以攫取最大利益;
14.国际联播快讯:
(1)巴以冲突致9人死亡 巴方叫停安全合作;
(2)美佐治亚州因持续抗议进入紧急状态;
(3)罢工致英皇家邮政公司损失达2亿英镑;
15.春节里的中国。
(《新闻联播》 20230127 21:00)
1.习近平致电祝贺达达埃当选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
2.【总书记的惦念】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3.【新春走基层】节日期间重大工程稳步推进;
4.【传感中国】千里送花 一路余香;
5.多姿多彩乐享假期;
6.新春新愿:努力向前 共创美好未来;
7.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
8.兔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超65亿元;
9.春运迎来返程客流小高峰;
10.国内联播快讯:
(1)今年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
(2)未来三天雨雪稀少 总体利于春运返程;
11.第十三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举办;
12.四海同贺兔年新春 共期美好未来;
13.俄称打击乌军雷达系统 乌称拦截俄导弹和无人机:
(1)德议员:德国向乌提供坦克是历史性错误;
(2)美国人士:美不断延长战事以攫取最大利益;
14.国际联播快讯:
(1)巴以冲突致9人死亡 巴方叫停安全合作;
(2)美佐治亚州因持续抗议进入紧急状态;
(3)罢工致英皇家邮政公司损失达2亿英镑;
15.春节里的中国。
(《新闻联播》 20230127 21:00)
新闻联播
2023-01-27
完整版[视频]习近平致电祝贺达达埃当选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鲍勃·达达埃,祝贺他当选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总督。习近平指出,巴新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之一,两国传统友谊历久弥新。当前,中国同巴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
我高度重视中巴新关系发展,愿继续同达达埃总督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继往开来、行稳致远。
我高度重视中巴新关系发展,愿继续同达达埃总督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继往开来、行稳致远。
新闻联播
2023-01-27
完整版[视频]【总书记的惦念】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化屋村考察。他走进苗族村民家和扶贫车间,点赞古老苗绣,叮嘱乡亲们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时隔两年,那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乡村产业又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呢?位于贵州大山深处、乌江源头的古老苗寨化屋村,灯笼高挂,腊肉飘香,炊烟袅袅里尽是幸福的味道。
村民赵玉学正在家里和妻子忙着包黄粑。两年前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化屋苗寨。在易地搬迁来的村民赵玉学家,总书记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并叮嘱当地干部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
这两年,化屋村依托乌江源头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黄牛养殖、黄姜种植、黄粑加工这“三黄”产业也借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打出了名气,成为带动化屋村老百姓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赵玉学和村里的很多乡亲们一样,在家开起了农家乐。在家门口就业的不止赵玉学。
苗绣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文丽从小学习传统苗绣,外出打工几年后,她和爱人用全部积蓄两万元购买了一台二手绣花机回乡创业,并成为化屋村苗绣扶贫车间的带头人。虽然已经过了两年,回想起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对古老苗绣文化传承的关心,她依然感到动力满满。带着这份信心,杨文丽先后聘请几位设计师研发苗绣新产品,还和广州一家服装企业合作,将苗绣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并带领绣娘们开拓线上销售的新方式。
两年间每年完成1000多套订单,年产值超过100万元,50多位农家妇女靠着苗绣开启了新生活。如今,贵州很多苗绣产业发展好的村寨都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传承苗绣工艺技法,并用网络直播吸引年轻消费者,使苗绣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产品大量销往省外乃至海外市场。春节前夕,由村民自发成立的化屋村歌舞团也向杨文丽的苗绣车间订制了几十套演出服饰,准备迎接远方的客人。
在冬日的暖阳下,苗家儿女穿上一件件绣工繁复、华丽精美的苗绣服饰,在广场上欢歌起舞,歌唱属于这个时代的幸福,舞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
村民赵玉学正在家里和妻子忙着包黄粑。两年前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化屋苗寨。在易地搬迁来的村民赵玉学家,总书记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并叮嘱当地干部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
这两年,化屋村依托乌江源头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黄牛养殖、黄姜种植、黄粑加工这“三黄”产业也借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打出了名气,成为带动化屋村老百姓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赵玉学和村里的很多乡亲们一样,在家开起了农家乐。在家门口就业的不止赵玉学。
苗绣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文丽从小学习传统苗绣,外出打工几年后,她和爱人用全部积蓄两万元购买了一台二手绣花机回乡创业,并成为化屋村苗绣扶贫车间的带头人。虽然已经过了两年,回想起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对古老苗绣文化传承的关心,她依然感到动力满满。带着这份信心,杨文丽先后聘请几位设计师研发苗绣新产品,还和广州一家服装企业合作,将苗绣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并带领绣娘们开拓线上销售的新方式。
两年间每年完成1000多套订单,年产值超过100万元,50多位农家妇女靠着苗绣开启了新生活。如今,贵州很多苗绣产业发展好的村寨都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传承苗绣工艺技法,并用网络直播吸引年轻消费者,使苗绣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产品大量销往省外乃至海外市场。春节前夕,由村民自发成立的化屋村歌舞团也向杨文丽的苗绣车间订制了几十套演出服饰,准备迎接远方的客人。
在冬日的暖阳下,苗家儿女穿上一件件绣工繁复、华丽精美的苗绣服饰,在广场上欢歌起舞,歌唱属于这个时代的幸福,舞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