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星期二新闻联播文字稿完整版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
2.《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李强举行仪式欢迎德国总理访华;
4.李强同德国总理会谈;
5.李强和德国总理共同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并共同会见记者;
6.赵乐际主持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4月23日至26日在京举行;
7.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8.第135届广交会:以新质生产力开拓广阔国际市场;
9.【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实干笃行重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10.“考古中国”今天发布重大项目:武王墩墓系迄今规模最大的楚国王级墓葬;
11.国内联播快讯:
1)沪渝蓉高铁武汉宜昌段开始铺轨;
2)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今天在西安举行;
3)全国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部署展开;
4)江南等地降雨持续 需警惕强对流天气;
5)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今晚开播;
12.以色列战时内阁讨论回击措施 伊朗称不希望紧张局势升级;
13.国际联播快讯:
1)“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国际研讨会”在法国举行;
2)巴勒斯坦媒体称以军空袭拉法等地;
3)俄称占据更有利位置 乌称打击俄指挥所;
4)巴黎奥运会圣火采集活动在希腊举行;
5)丹麦哥本哈根历史建筑起火 塔尖坍塌。
新闻联播》 20240416 19: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中德关系始终稳健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两国各自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大国合作。中德是世界第
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两国要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习近平强调,中德两国都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德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彼此不构成安全威胁。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
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中国对德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贯性。双方应该继续以开放的胸襟密切交往,增进战略互信。
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两国关系必将继续行稳致远。习近平指出,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
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两国都有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双方应该发扬互利共赢的鲜明特色,彼此成就。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发展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德在世界多极化问题上有不少共通之处。多极化本质上应该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的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中德应该独立自主开展多边领域协作,推动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的平衡稳定作出更多贡献。
朔尔茨表示,当前,德中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密切。双方成功举行了两国政府磋商以及战略、财金等领域高级别对话,还将举行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过去两天,我和德国企业界代表参访了重庆上海等地,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德中两国企业界的紧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
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人文交流,这对德中两国以及世界都至关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
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两国领导人还就乌克兰危机深入交换意见,表示中德都致力于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反对使用核武器或攻击和平核设施,妥善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习近平强调,当前形势下,为防止冲突螺旋式升级甚至走向失控,各方应共同致力于早日恢复和平。
为此,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要以和平稳定的大局为重,不要谋求一己私利。二要为局势降温,不要拱火浇油。三要为恢复和平积累条件,不要进一步激化矛盾。
四要减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要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参与方,但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中方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愿就此同包括德国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
双方还就巴以冲突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都认为,应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防止事态扩大,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保证加沙地带无障碍、可持续的人道主义准入,支持巴勒斯坦问题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早日通过谈判解决,呼吁有影响力的国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会见后,习近平同朔尔茨一起散步并共进午餐,就广泛议题进一步深入交流。
王毅参加会见。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
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文章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文章强调,世界由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中国是有着世界上最古老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要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