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星期二新闻联播文字稿完整版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2.【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文脉赓续 弦歌不辍;
3.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次专题学习;
4.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5.李强将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老挝、越南;
6.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吴邦国同志逝世;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
8.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9.突破20亿人次 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
10.国内联播快讯:
1)国庆假期国内出游人次达7.65亿 出入境人次超1309万;
2)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52.4%;
3)前三季度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超1300亿元;
11.伊朗外长称若以袭击伊朗将招致更强反击 以总理称反击伊朗才能确保国家安全:
1)以军继续袭击加沙地带多地 哈马斯称袭击特拉维夫;
2)以军称大规模空袭黎真主党目标 黎真主党称袭击以军情报部门基地;
12.俄称控制顿涅茨克一定居点 乌称袭击克里米亚油库;
13.国际联播快讯:
1)塔耶当选埃塞俄比亚新总统;
2)“海伦”致美235人死亡 新飓风将至;
14.二十四节气·寒露。
新闻联播》 20241008 19: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习近平同志围绕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述摘编》分6个专题,共计297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致辞、回信、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
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代思想文化事业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开启了崭新篇章。文脉赓续,弦歌不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线中轴,连贯古今,一城古韵,文脉绵长。
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骄傲、世界的遗产,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山河为证,岁月可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诞生了诸多思想家和文化巨匠,留存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至今依旧为中华民族提供着丰富的历史滋养,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郧县人、皮洛、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还原了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9项,位居世界前列,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国有可移动文物,绽放时代新光彩。
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这是文脉弦歌不辍的密码,也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