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2022-10-02
完整版[视频]【伟大复兴 壮丽航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今天(10月2日)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伟大复兴 壮丽航程》,生动展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激励十四亿多中华儿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陈列展示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梦想照亮征程,思想指引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十年来,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党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万山磅礴看主峰,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鲜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大论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创造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十年来,始终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坚定不移推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这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勾勒出“中国梦”厚重的民生底色。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现实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性”的内涵。这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一项项惠民之举,绘就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这十年来,我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穿越历史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十年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梦想,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今天的中国,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人类之中国、未来之中国。直面经济全球化逆流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今,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在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变为现实!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陈列展示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梦想照亮征程,思想指引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十年来,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党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万山磅礴看主峰,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鲜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大论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创造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十年来,始终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坚定不移推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这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勾勒出“中国梦”厚重的民生底色。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现实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性”的内涵。这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一项项惠民之举,绘就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这十年来,我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穿越历史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十年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梦想,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今天的中国,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人类之中国、未来之中国。直面经济全球化逆流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今,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在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变为现实!
新闻联播
2022-10-02
完整版[视频]欢度国庆佳节 祝福伟大祖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群众以多种方式欢度国庆佳节,庆祝新中国73岁华诞。盛世佳节,神州大地处处飘扬中国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河南新乡太行山深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谷间飘荡,礼赞新时代;在广西陆川的各个村落,家家户户挂起国旗,庆祝新中国的生日。
国庆之夜,华灯璀璨。在贵州贵阳,以“欢度国庆”“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灯光秀扮靓都市夜空,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江苏盐城,由500架无人机组成的“迎国庆”天幕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在吉林敦化,流光溢彩的光影秀把城市装点得绚烂多姿,充满了节日喜庆。 国庆佳节,欢乐假期。
“本地游”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在江西南昌,人们走进乡村,登山赏花,感受乡村自然风貌;在湖北武汉,人们在东湖边露营休憩,乐享假日惬意时光。在厦门鼓浪屿,人们在《我和我的祖国》等乐曲声中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在安徽池州,稻田拔河比赛、农事体验等活动,让人们体会到农耕文化的乐趣;在千年古城杭州临安,“草编辫辫龙”、鳌鱼灯等民间传统艺术轮番上演,为大家带来一场非遗盛宴。欢度佳节的同时,各地还采取预约、限流、查码测温等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假日出游安全。
国庆节期间,在高山海岛、大漠戈壁、雪域高原的座座军营,官兵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矢志奋斗强军的坚定决心。
国庆之夜,华灯璀璨。在贵州贵阳,以“欢度国庆”“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灯光秀扮靓都市夜空,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江苏盐城,由500架无人机组成的“迎国庆”天幕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在吉林敦化,流光溢彩的光影秀把城市装点得绚烂多姿,充满了节日喜庆。 国庆佳节,欢乐假期。
“本地游”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在江西南昌,人们走进乡村,登山赏花,感受乡村自然风貌;在湖北武汉,人们在东湖边露营休憩,乐享假日惬意时光。在厦门鼓浪屿,人们在《我和我的祖国》等乐曲声中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在安徽池州,稻田拔河比赛、农事体验等活动,让人们体会到农耕文化的乐趣;在千年古城杭州临安,“草编辫辫龙”、鳌鱼灯等民间传统艺术轮番上演,为大家带来一场非遗盛宴。欢度佳节的同时,各地还采取预约、限流、查码测温等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假日出游安全。
国庆节期间,在高山海岛、大漠戈壁、雪域高原的座座军营,官兵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矢志奋斗强军的坚定决心。
新闻联播
2022-10-02
完整版[视频]【江河奔腾看中国】奏响新时代黄河乐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河九省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奏响了新时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新乐章。大河奔涌,蜿蜒九曲。
在黄河源头,秋日的扎陵湖、鄂陵湖碧波无垠。这段时间,源头湖泊的水生态监测采样加紧进行,采样数据将为流域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六年多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推进,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达到765亿多立方米。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沿黄河九省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上游,加大水源涵养。四川若尔盖县实施湿地生态综合治理,若尔盖湿地总蓄水量达到约100亿立方米,每年30%左右的黄河水来源于此。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陕西以草固沙、以林拦沙、以坝留沙,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山西累计投入170多亿元治理汾河,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下游,健全防洪体系、完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河南建设了沿黄河生态廊道,廊道承担着防洪护岸等多种功能。去年底,黄河河南段右岸生态廊道757公里道路全线贯通,流域造林面积10.7万亩。
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十年来,累计恢复湿地188平方公里,鸟类由187种增加至371种。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流域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400余个县域全部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在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超400万亩,占灌区农田一半以上。在内蒙古,通过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甘肃,推广高标准农田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年节水10亿立方米。
久久为功,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21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体。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沿黄河各省份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清洁能源建设跑出加速度,绿电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拉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沿黄河九省区,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谱写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黄河源头,秋日的扎陵湖、鄂陵湖碧波无垠。这段时间,源头湖泊的水生态监测采样加紧进行,采样数据将为流域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六年多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推进,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2021年年均出境水量达到765亿多立方米。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沿黄河九省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上游,加大水源涵养。四川若尔盖县实施湿地生态综合治理,若尔盖湿地总蓄水量达到约100亿立方米,每年30%左右的黄河水来源于此。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陕西以草固沙、以林拦沙、以坝留沙,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山西累计投入170多亿元治理汾河,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下游,健全防洪体系、完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河南建设了沿黄河生态廊道,廊道承担着防洪护岸等多种功能。去年底,黄河河南段右岸生态廊道757公里道路全线贯通,流域造林面积10.7万亩。
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十年来,累计恢复湿地188平方公里,鸟类由187种增加至371种。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流域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400余个县域全部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在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超400万亩,占灌区农田一半以上。在内蒙古,通过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甘肃,推广高标准农田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年节水10亿立方米。
久久为功,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21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体。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沿黄河各省份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清洁能源建设跑出加速度,绿电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拉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沿黄河九省区,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谱写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